沧州市人民医

English|设为主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护士培训

糖尿病健康教育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糖尿病健康教育



内三科 马秀敏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糖尿病DM)是慢性终生性疾病,对DM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防治提出的口号是:“减轻因为对糖尿病无知所付出的代价。”这个口号道出了糖尿病教育对防治糖尿病的极端的重要性。目前,由于对糖尿病的无知而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惨重了。有人发现,多数糖尿病病人在得到明确诊断之时实际上已在不知不觉中患糖尿病7---10年之久了。许多病人已经有了相当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甚至已到了失明、肾功能衰竭或截肢的边缘。许多人对糖尿病的危害一无所知,觉得“能吃能睡、不疼不痒”,没有什么了不起,结果延误了病情。许多人不知道糖尿病应怎样检查,怎样处理,或者有病乱投医,使病情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而任其发展。所以,大力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使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懂得糖尿病应该怎样预防?如何治疗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进行一些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教育,就会使糖尿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使个人、家庭、单位、国家免受很大的损失。如果忽视糖尿病的教育是极为错误的。最近,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大“法宝”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和糖尿病教育。一位国际知名的教育家最近指出:“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并发症多,可造成残废、致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终生性疾病。



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特别是1糖尿病表现比较突出。另外有疲倦、乏力、腰疼、皮肤瘙痒、性功能减退、伤口不爱愈合等。有些病人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三.糖尿病的类型:


11糖尿病:约3%多发生于年轻人。


22糖尿病:约97%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成年人或老年人。但目前发现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3)妊娠糖尿病


4)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1)空腹血糖≥7.0mmol/l


2)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五.糖尿病的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糖尿病高渗非酮症综合症 3.低血糖 4.糖尿病心脑血管病.5.糖尿病肾病6.糖尿病眼底病变7.糖尿病足



六.得了糖尿病该怎样办?


当患者被诊断为患了糖尿病时无论是害怕、恐惧、忧郁还是愤怒都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长时间拒绝接受患病这一事实,就会延误正常治疗。患者必须明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能根治此病。这就需要患者及家属与糖尿病专科医生共同配合。要学习如何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正确服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定期要做哪些化验检查?出现低学糖如何自救等糖尿病知识。



七.糖尿病可以根治吗?


由于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根治,但是运用现代的医学知识和方法,糖尿病可以得到满意的控制。严格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危险因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糖尿病病人仍然可以享有与正常人同样的生活和寿命。


糖尿病因人而异,需要个体化的治疗。医生要根据每位患者的类型、病程的长短、身高、体重、性别。有无并发症等实际情况来进行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糖尿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点。




八.糖尿病患者增多的原因:


(1) 饮食失调、营养状况越来越好、长期过量摄入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少、肥胖吸烟、酗酒、生活节律加快、长期紧张焦虑。


(3) 人口老化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4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急剧上升。


(4) 糖尿病知识的缺乏,预防疾病的意识淡漠,有病不治或者治疗不达标。


(5) 家族遗传因素。



九.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是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总数前三位的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肥胖及高龄人群的比例越来越大,使得中国糖尿病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者出现低龄化,越来越多的人群受到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教育主要包括心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治疗教育、药物治疗教育、并发症防治教育五大方面。



1. DM心理教育
糖尿病的发病,同其他疾病一样,有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而社会和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由于DM病程长常反复入院,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消极悲观情绪,即便初次入院,患者也会出现否认-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的心理应激过程,而这些不良心理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控制不利,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并给予细心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正确的人生观、健康观、疾病观,正视疾病,积极配合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尽管按这种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不能治愈糖尿病,但它确能使糖尿病始终处在你的控制之中,并可能使一些易患糖尿病的人不发生或延缓得病。不过,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成功的糖尿病护理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临床实践中发现,DM患者存在两种不良心理状态,一种是满不在乎,认为没什么了不起,表现为不重视饮食,不严格用药等,心理学上叫角色缺如。另一种是角色强化,表现为过于小心,谈色变,焦虑,悲观等,在这些心理状态下,患者接受知识的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不能急于向患者灌输知识,在与患者首次交谈中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及解释,让不同的患者从两个极端解放出来,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从密切护患关系入手,加强心灵沟通,增进感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再着手进行健康指导。认识的改变必须经过未仔细考虑期、考虑期、行动期、维持期、巩固期和反复期,我们应把握患者各个时期的心理,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2. DM饮食教育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的一步,决不能忽视对饮食疗法重要性的教育。任何一种糖尿病类型,任何一位糖尿病病人,在任何时间内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可以说,一个病人可以不需要药物治疗,个别病人可能无法进行体育锻炼,但对任何一个糖尿病病人来说,没有饮食治疗,就没有糖尿病的满意控制。如果饮食不当,摄取热量过多,也可以使病人血压升高,体重增加,而这些改变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向疾病作斗争的必要手段,终身进行饮食控制。随便说一下,控制饮食不只是糖尿病病人,而且对每一个中年人来说,都是养生之道。。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一日三餐,合理控制总热量、粗细搭配、定食定量、强调食品的多样性,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低矿物质的煎炸食品),忌吃甜食,戒烟限酒、不限制饮水。


怎样才能吃好呢?


每日主食6两左右、肉类3两(包括鱼虾)选择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每日1-2斤、饮水6-8杯、少吃糖类、如饮酒----量一定要少,切勿空腹饮酒。ą


怎样烹调?


采取蒸、煮、焖等方法减少煎炸,选择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避免用动物油,选用不粘锅以减少用油的分量,不要用瓶子直接倒,最好用勺倒油,调料以清淡少盐为原则,可用香料或配料如姜、葱、蒜头等增加食物的香味。


饮食方面的几点建议:


(1) 少食多饮:每日要早、中、晚三餐规律进食,如有条件还可以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少量加餐。


(2) 细嚼慢咽: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以增加饱腹感。


(3) 因饭店的食物多油腻及高脂肪,应减少外出进食的次数。


(4) 少吃快餐食品,除非是低盐、低脂食物。


(5) 限制摄入富有脂肪、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鱿鱼、墨鱼、蛇、蛋黄、奶油、精致蛋糕、油炸食品等。


(6) 瓜子、花生、核桃、核仁等尖果含热量高,餐后不能作为零食大量食用。


(7) 如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吃些水果。


(8) 每天喝6-8杯水,不要因为多尿而限制饮水,不随意喝果汁、饮料(低血糖例外)


(9) 进食要定食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保持血糖稳定可以记饮食日记。


(10) 当肾功能出现异常时,要限制食物中蛋白和盐的含量,且尽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鲜奶、鱼、虾、肉类。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酸、无机盐等成分,但也含有较高的果糖和葡萄糖,这些单糖比复合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快食后血糖升高。糖尿病病人可以吃水果,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病情控制良好,餐后血糖≤11.1mmol/l可适量食用.


(2) 易吃含糖低的水果:如桃、梨、橘子、釉子等。不宜吃香蕉、柿子、红枣、山渣等含糖量高的水果。


(3) 最好在加餐时间少量食用。


(4) 每日不超过4两(200克)计算入总热量中。


(5) 吃水果后注意监测血糖。


糖尿病病人如何加餐?


糖尿病患者每日进食三餐,对于注射胰岛素或易出现低血糖者,还应该进行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半两左右在两餐中间食用。


加餐时间:上午10——1030 下午4——430及晚上睡觉前。


加餐食物:牛奶、水果、饼干等。



3. DM运动指导:


运动治疗是治疗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适当的运动可以使病人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增进适应性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感。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但运动一定要接受专业医生护士的指导和制定运动处方。首先要全面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发现是否有禁忌症,以此决定运动方法。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医生指导结合自己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但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如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的症状,及时停止运动并采取措施。运动时间也应注意,I糖尿病患者在餐后90min运动降糖效果最好,餐后60min次之,而餐后30min最差;II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不限。运动中要注意适量、持续,更要注意安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老年病人更要严格掌握运动指征。


运动治疗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空腹进行运动,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选择餐后1-1.5小时开始运动。认识低血糖反应的早期表现,随身携带糖块或含糖物,以备在出现低血糖时食用。随身携带糖尿病身份卡片。



4 DM药物指导
不管是住院患者还是非住院患者,都应在医生的协助和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停药。医生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药物的作用机理,类型,作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方面加强病人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将同类口服药物同服的错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在出院前教会患者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岛素,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对待经济富裕或视力差的老年人,可推荐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笔式胰岛素注射器,简单易懂,携带方便。目前还有更为方便的胰岛素泵,也可对病人推荐指导。不管用何种药物治疗,都要讲科学系统,切忌讲迷信,仅凭一面之词而中断正常治疗,贻误病情,有的病人对胰岛素认识不够,认为注射胰岛素与吸毒一样,会成瘾,而去相信某种功能治愈糖尿病,我们一定要加强教育。


糖尿病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3类:


1)磺脲类:如达美康、优达灵等应于餐前30分钟服用


2)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君力达等为减少药物副作用应于餐中或餐后服


3ą-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苹、阿卡波糖等应于第一口饭同服。
5
DM的自我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如果控制不当,可引起多方面损害,对眼睛,肾脏,末梢神经和血管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所有的DM患者都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及早识别并发症。测量血糖、尿糖的方法简单易懂,但要教会患者识别正常值和异常值。需要注意的是,目前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