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一个从医30年坚守不变的信念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0-08-27
字号:
+-14





“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不要去做医生。”这就是出师于中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门下,沧州市唯一一名医学博士后,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姜立清。



一个从医30年坚守不变的信念



20日,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姜立清主任的办公室里,笔者与这位瘦削、干练的女医生聊起了她的经历,她的工作,她的生活。她真诚的眼神,浅浅的笑容,柔柔的细语,让人如沐春风。


姜立清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她那里,很难听到一句豪言壮语,她对自己和同事常说的只有一句话,“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不要去做医生。” 30年来,这句话,这个信念在她的血液里静静地流淌,流进一条条渴望畅通的生命隧道。30年,有多少颗心被浇融,有多少个生命重新被照亮,有多少濒临调谢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走近姜立清,我们寻找的不是答案,而是试图寻找对于医生这一神圣称谓,对做人这一平淡理念的再度诠释……


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她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姜立清说,“不求自己完美,只希望在不断努力中继续完善。”


姜立清的求学经历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她自幼生活在农村,家境贫寒,小学时曾多次辍学,幸亏善良的班主任老师慷慨解囊,她才得以顺利读完初中学业。姜立清没有辜负老师和家人的期望,1980年以全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黑龙江绥化地区卫生学校,成为当时初中毕业学生中的名人。同时她也接到了省重点高中的入学通知,限于当时的条件,能考上省重点高中者凤毛麟角。当时姜立清的老师对她讲,那所重点高中的教学条件和她的天资,三年后一定能够考取重点名牌大学。面对求学抉择,姜立清有些犹豫,继续上高中,自己的前途会一片光明,但会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影响到妹妹们继续读书。经过思索,她最终选择了能短时间毕业的绥化卫校就读,此时她坚信,只要自己勤奋努力,不上省重点高中也一定能学出个模样来。对此老师同学们为她的决定感到惋惜。


19837月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内一所较大的地区医院工作。勤奋好学而又踏实肯干的她很快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医院把她当做优秀人才来培养。在她工作的科室内,同事们大多毕业于省内或国内名牌医科大学,专业素养高,知识面广,经过不断地接触和比较,她深深地感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外语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姜立清暗下决心,一定要继续深造学习。


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成功考取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全脱产深造学习。1998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医大统招硕士研究生,继而再接再厉,硕士毕业后直接报考了首都医科大学胡大一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在心血管内科领域,胡大一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专家,当时考取他的研究生竞争非常大。但对姜立清来说,既然确立了目标就要努力实现。在经过夜以继日充满艰辛复习准备之后,她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等几大关口,成为胡大一教授门下的统招博士研究生。其导师后来知道她的坎坷求学经历后也甚为感动。在博士学习期间,姜立清不但顺利地完成了规定的博士课程和毕业论文答辩,还完成了导师交给自己的别人未能完成的科研工作,得到导师组的充分肯定。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姜立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的同事告诉笔者,姜主任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她还在学习,还在努力。姜立清对笔者讲,她不求自己完美,只希望自己在不断努力中继续完善。


“人生平凡,但不能平庸,工作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姜立清每天都是这样激励着自己。


心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医生治疗水平要求非常高的疾病。姜立清对笔者讲,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病死率高达1015%,我国每年约有近54万人死于心肌梗死,也就是说每一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心梗,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姜立清选择这个高难领域,她勇往直前、开拓创新,攀登一座座医学科研高峰。她采取了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为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新途径。姜立清先后在中华系列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30多篇,并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探索了一条新路,在临床上,姜立清擅长于最新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房室结双径路、房室旁路、房速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能够熟练完成右心漂浮导管、有创压力监测、IABP置入及各种途径的中心静脉置管等技术,得到同行们的充分肯定。


患者的健康是姜立清最大的心愿。一次,家住市区的倪先生突然感觉上腹部胀痛,而且是间歇性胀痛,症状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48岁的倪先生患有冠心病,按照常规症状,不应该是上腹胀痛,家人见情况并未好转,连忙将他送到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经心电图检查后,发现倪先生属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凌晨时分,倪先生突然心跳骤停。姜立清告诉笔者,原发性心脏骤停的发生一般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脉急性闭塞,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局部电生理紊乱,造成暂时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而导致心脏骤停,这是突然事件,如果未作复苏或复苏失败,病人将会猝死。当日,姜立清和值班医生反应迅速,在两分钟内对病情准确判断,后立即采用电除颤的方式对倪先生进行心肺复苏,经过及时抢救,倪先生又恢复了正常的心跳。噗通、噗通……”当有节奏的心跳声再次响起,医务人员们紧张的神情终于舒缓了下来。而面对病人和家属的感激,姜立清只是淡淡地说:“病人生命危急,医生就应该挺身相助。”


“我们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病人找到我们,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姜立清对笔者讲。


“遇上她也是我们的福气,她心里时刻牵挂着病人,病人身上哪怕是发生细微变化,她都能敏锐地察觉。”说起姜立清,与她共事的护士长岳丽总是无比崇敬。


“我不能让病人一天看不到我”,不论是姜立清的病人、同事还是家人,只要是与她接触过的人都说,姜立清就是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医生。


除去日常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姜立清每周一,周二和周四还要出专家门诊。出门诊时,不管有多少挂号的患者,不看完最后一个她绝对不会下班。姜立清说,我不能辜负了患者对我的信任和期望,人家大老远地奔着你来了,排了半天队,轮到人家了,你却下班了,换了你,你会是什么想法。有一次,姜立清早晨刚一上班,就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女青年等在自己诊室门前,那女青年说,因为下雨出村不方便,她是坐村子里卖菜的车来到沧州的,到医院门口时才凌晨400。下着大雨,在医院门口等了近4个小时,就是为了挂姜主任的号!


那一刻,姜立清被深深地感动了。面对这样的患者,面对这样的信任,姜立清说,再苦再累也值了。


做为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姜立清的办公室形同虚设。一天中,她极少有时间坐下来。每来一名患者,她都要亲自接诊。每位住院患者,她每天都要挨个查看。她说,这样心里才踏实……


患者之所以选择入住心内二科,不仅是因为姜立清的医术高超,更因为她对患者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就在我们采访期间,有一位60多岁,急性心肌梗死的女患者,由于刚做完支架手术,医生不准她单独去厕所,患者便和医生闹了起来。得知情况后,姜立清和她的家人解释说,你母亲刚做完支架手术,单独去厕所可能有危险。实在不行,她去厕所你们家人要时刻在身边,以防意外发生。简单的话语打动了患者家属,“你们对患者负责、关心的态度实在让人感动。”


“生命与责任同重”。姜立清说,做一个好医生其实很简单。


姜立清用自己的信念时刻提醒着自己,用自己的行动时刻影响着同事,用自己的品格时刻教诲着学生。


笔者了解到,越是节假日,越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日。医生、护士要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尤其是姜立清更是这样,就算是疲惫了一天,下班回到家里有了患者,哪怕正吃着饭,正睡着觉,她也必须迅速赶到。


姜立清是一个处事低调的人,除了默默地工作,她从不会表白自己。她又是一个满怀善良与同情心的人,她总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对待患者。任玉旺,一个外地来沧打工人员。提起这个人,姜立清和她的同事们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快要下班的时候,急诊科送来了这个叫任玉旺的青年。这名患者的病情发作极快,刚出家门时突然出现胸闷、喘憋、紫绀等症状。患者转入心内二科,大夫诊断为急性左心衰。情况紧急,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而此时时钟已指向晚上1200。姜立清边换工作服,边向值班医生交待应该注意的事项。


姜立清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外走。刚出医院大门,听身后有咚咚的脚步声急追过来。扭头一看,原来是送那名患者来的工友,那工友气喘吁吁地跑到姜立清面前,慌慌地说,“大夫,您一定得救活他呀,他是他们家的顶梁柱,没了他,他们家也就完了啊,”边说边把一个红包往姜主任手里塞,说,“我知道您明天休息,可是求您明天再来看一看他(患者)吧!”姜立清当时心下一愣,本能地命令他,这是干什么,拿回去!那人一再哀求,姜立清告诉他,我拿了你的钱就给他看病,不拿你的钱我就不去救他了吗?说完没容他说一句话,便快步离开了。


第二天一上班,当早已没了一点奢望的那名患者的朋友看到姜主任穿着白大褂出现在患者的病床前时,他简直惊呆了,刹那间脱口而出,“您……?我真没想到您还会来啊,谢谢您了!”而此时,姜立清的同事们才知道了昨天晚上上演的那一幕。当大家用感佩地目光望着她们的这位老大姐时,姜立清却淡淡地说,我只不过是放心不下这个患者。


这就是姜立清,30年如一日,平平淡淡却真真实实的姜立清。这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点点滴滴从她那颗从容的,平淡的,无欲无求却充满了爱与善良、正直与责任感的内心深深渗透出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等等这一切如一股绢绢细流,融向每一名患者的内心深处,浇融了濒临堵塞的生命隧道,浇开了一株株濒临凋谢的生命之花,更浇灌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爱与善良的种子。



郭金明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