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人民医

English|设为主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护理动态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护理措施】
1. 执行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护理: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患者可正常生活,但应该避免参加剧烈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有症状者应多卧床休息,心慌、气短或呼吸困难者协助取半坐位并吸氧,限制活动范围。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生活有规律,以减轻心脏负担。
3.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饮食,出现心力衰竭时应进食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进食香蕉、橘子等含钾丰富的食物,并注意预防便秘。
4.病情观察: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体质弱,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且易并发心力衰竭,应及时增减衣服。一旦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
5.用药护理: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以防心力衰竭
6.基础护理:有持续青紫的患者,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出汗、脱水
7.专科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8.安全护理:严格执行跌倒、坠床评估,压疮评估,用药安全,身份识别,手卫生,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
9.心理护理: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尊与信心,注意关心爱护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健康教育】
1. 执行心内科疾病一般健康教育。
2. 活动:告诉病人应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量,对于无肺动脉高压或心律失常、心脏大小正常、血流动力学正常的房缺患者,运动量可不受限制;运动试验结果正常的活动可不受限制。活动一般控制在中低强度、短时间范围内。
3. 饮食: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增加抵抗力。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饮食。
4. 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
5. 诱发因素:注意预防感冒、肺炎、外伤等。
6. 随访:教育家属应给予病人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就医时应说明自己有先心病的病史。








【护理措施】
1.执行心内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护理:(1)心肺功能失代偿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2)心肺功能代偿期:鼓励病人缓慢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指导进行缓慢的肢体肌肉舒缩活动,鼓励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有肺性脑病先兆者,予以床档或约束肢体。
3.饮食护理:限制钠、水摄人量:出现腹水或水肿、尿少时,钠盐<3g/d,水分<1500ml/d。热量至少12.54kJ/(kg.d),其中蛋白质为1.0~l.5g/(kg·d)。避免含糖高的食物:因糖类可增加CO2生成量,一般<60%。多食高纤维蔬菜及水果,防止因便秘、腹胀加重呼吸困难。少食多餐,软食为主,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4.病情观察:(1)观察评估病情:咳嗽、咳痰的性质、颜色、量;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及变化特点,呼吸困难程度;水肿出现的部位及程度;有无尿量减少、心悸、腹胀等右心衰竭的表现。(2)观察肺性脑病症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根据病情限制输液量,控制输液速度。(3)观察用氧效果: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1~2L/min,浓度25%~29%。防止高浓度氧抑制呼吸,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性脑病。
5.用药护理:1)避免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催眠药,以免抑制呼吸功能和咳嗽反射。2)应用利尿剂,注意低钾症状,尿量多,口服排钾利尿剂时,一般不超过4d。3)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脉搏、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4)应用血管扩张剂,注意观察心率、血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情况。5)使用抗生素,观察有无继发的真菌感染。
6.基础护理: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睡前不要运动,用温水洗脚、沐浴或背部按摩等方法,促进睡眠。限制夜间的液体摄人量,睡前排尿,以减少夜间起床;限制午后饮用含咖啡的饮料,避免饮酒。肺心病病人常有营养不良,若长期卧床,极易形成压疮,指导病人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定时更换体位。
7.专科护理: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者执行相应的护理常规。
8.安全护理:严格执行跌倒、坠床评估,压疮评估,用药安全,身份识别,手卫生,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
9.心理护理:病人往往表现为焦虑、缺乏自信,过分依赖医护人员或家人的照顾。护理人员要多与病人沟通,协助病人了解疾病的过程,消除焦虑,缓解压力。
【应急措施】
当病人出现嗜睡、谵妄、狂躁或表情淡漠、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症状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及尿量,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浓度在25%~29%,防止高浓度给氧抑制呼吸,加重肺性脑病。
2.应用呼吸兴奋剂,观察药物疗效。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如发生药物过量引起心悸、呕吐、震颤,甚至惊厥,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3.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对躁动者给予床档或约束肢体,加以安全保护,必要时专人护理。
【健康教育】
1.执行心内科疾病一般健康教育。
2.活动:(1)心肺功能失代偿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2)心肺功能代偿期:鼓励病人缓慢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指导进行缓慢的肢体肌肉舒缩活动,鼓励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肌功能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3.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营养、维生素和水分。指导及鼓励病人戒烟。避免吸入尘埃、刺激性气体;避免进入空气污染、有传染源的公共场所及接触上呼吸道感染者。
4.用药指导:指导正确的氧疗方法,遵医嘱用药。如出现轻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诊。
5.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防治原发病的重要性。了解疾病易发生的并发症。
6.诱发因素: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减少急性发作,可用核酪素注射液、疫苗预防。
7.随访:定期门诊复诊。教育家属应给予病人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鼓励病人积极治疗。











【适应证】
1.II度2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并伴有症状者。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45次/min或伴有"慢一快综合征"。
3.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晕厥和心室停搏。
4.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临床症状重或有潜在危险者,可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或自动复律起搏器。
5.外科手术前介人性心脏疾病诊断治疗前的保护性应用。
【护理措施】
1、执行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査: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配合医生做好术前检查、化验等。
(2)皮肤护理:做好手术部位的清洗备皮工作,将颈部、前胸部、腋窝处、腹股沟毛发刮尽。
(3)药敏试验:抗菌素皮试。
(4)药品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备齐抢救设备及药品。
(5)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安置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镇静药物辅助睡眠。
(6)功能锻炼:应在术前1~2日练习卧床解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使用便器而发生尿潴留现象。
3.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埋藏式起搏病人术后卧床24~48h,取平卧位或略向健侧卧位,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避免外展和剧烈活动,以防电极脱位。经股静脉临时起搏者需绝对卧床,且术侧肢体避免屈曲和活动过度。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产气食物,要少量多餐,避免腹胀。
(3)病情观察:持续心电监护24~48h,密切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及起搏信号以判断电极有无脱落,询问病人有无对起搏器不适感。监测脉搏、心率及心电图变化,以尽早发现有无导管电极移位或出现竞争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4)用药护理:术后给予抗生素3~5d,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
(5)基础护理:做好生活护理,满足病人需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
(6)专科护理:皮下囊袋处用约0.5kg沙袋间断压迫4~6h,防止渗血并保证起搏器与周围组织有很好的接触。密切观察切口处有无感染和血肿,按无菌原则定期更换敷料。嘱病人勿用力咳嗽,如咳嗽应用手按压伤口,必要时给予止咳药以防止因震动而致电极脱位。
(7)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的焦虑程度,耐心做好解释,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配合治疗和护理。
【应急措施】
1.当出现原有心律失常时,可考虑为电极脱位,立即通知医生,重新进行电极固定。
2.备好抢救药品、物品,保证出现紧急情况时抢救使用。
【健康教育】
1.术前健康教育:
(1)执行心内科疾病一般健康教育。
(2)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其进行活动及休息。
(3)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易消化、禁食产气食物,要少量多餐,避免腹胀
(4)告知患者术前准备及各项术前检查的意义及重要性,取得配合
(5)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其病情,安置起博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地西泮辅助睡眠。
2.术后健康教育:
(1)执行心内科疾病一般健康教育。
(2)活动: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做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等,以免影响起搏功能。
(3)疾病相关知识: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 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告诉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担保年限。按照中华医学会规定,单腔起搏器担保年限7~8年,双腔起搏器为5~6年,三腔起搏器为4年。如果起搏频率减慢,与原程控频率比较下降15%为起搏器电池不足,应准备更换。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4)随访:教会病人自己测脉搏,出现脉搏明显改变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应及时就医。定期随访,测试起搏器功能。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各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如有不适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