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健康知识
食管癌健康知识
食管癌 发病原因
食管癌象其他的恶性肿瘤一样虽然有基因的变化背景,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涉及众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改变。但长期不良的生活或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元凶。目前认为,引起食管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进食含亚硝胺类较多的食物(如喜欢腌制酸菜)或霉变食品、长期喜进烫食(如潮汕人食管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长期喝功夫茶有关)、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位居肿瘤死亡的第四位。
临床表现
食管癌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食管内异物感,或自食物通过时缓慢或有梗噎感。也可表现为吞咽时胸骨后烧灼、针刺样或牵拉样痛。进展期食管癌则常因咽下困难就诊,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发展,甚至完全不能进食。常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病变晚期因长期摄食不足可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消瘦、恶病质,并可出现癌转移、压迫等并发症。如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引起的声嘶、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肝转移引起的黄疸等症状。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并发穿孔时,还可引起纵隔脓肿、肺炎等。部分患者在上腹部偶可摸到质硬的腹部包块,或触到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值得注意的是,食管的其他疾病如胃食管反流、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因此并不能说有了上述症状就患有食管癌,但出现这些症状就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排除是否有食管癌。[1]
诊断鉴别
食管癌重在早期诊断。
食管癌是指由食管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不可能象感冒发热一样突然冒出来。一般认为,食管的发生要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转移癌等阶段。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可以完全治愈。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食管浸润癌又称进展期癌,约近半的患者可以治愈,但到了转移癌治愈的可能性较小,一般只能控制下病情,因此,食管癌重在早期诊断。
首选胃镜检查,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检查!由于治愈食管癌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凡年龄在5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要及时做胃镜检查。一般来说胃镜检查食管癌很少漏诊,如果胃镜照片清楚,即使是在小医院做的胃镜,检查报告说食管没病变,一般就不会有事,并不需要去大医院反复做胃镜。但如果在小医院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病变而又不能证明是否是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则要找有经验的医生会诊。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微小病变,同时可以方便地钳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食管癌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内镜医生发现食管癌,一般不容易判断其是早期癌,抑或是晚期癌,因为癌肿的早晚期并不是看肿瘤的大小,并不是通常人所理解的那样肿瘤大就是晚期,而是看肿瘤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而定。肿瘤浸润超过了食管壁的一半时就是进展期了,如果做超声内镜应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浸润深度,因此,为了确定治疗方案,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再做次超声内镜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肿块或溃烂,并不能说明就是恶性肿瘤,因为一些良性病变,如食管结核、克罗恩病等也可出现类似的表现,因此,胃镜发现食管病变后钳取组织做病理化验是必须的,如果看不到明确的病理检查报告结果,外科医生一般出不会做外科手术治疗,内科医生也不敢贸然地化疗。由于内镜活检做病理检查,钳取的组织太少,临床上有时并不能明确报告为食管癌,导致反复胃镜检查,有经验的医生可减少变种情况的发生。
其他一些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如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最常用,主要用于那些不适合做胃镜检查的患者,但这些方法只能发现进展期或较大病变的食管癌,对早期癌或癌前病变检测效果有限,因此,并不作为常规检查推荐。CT检查也有类似的局限,并不能代替胃镜检查。但确诊为食管癌后,医生常推荐患者再作CT检查,目的主要是观察食管癌是否有食管外的转移或扩散,如果明确其他器官也有肿瘤,说明食管癌已届晚期,治疗方案不同,外科手术不做为主要的方法。
如果经验条件较好,食管癌的患者可推荐做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即PET-CT检查),这种方法对发现食管癌是否有全身转移较为简单方便,其原理是利用肿瘤细胞是高代谢的细胞,它比正常细胞吃得多,并且吃不饱的特性,检查时给患者注射一种特别标记好的糖(变种糖是假的,吃后不会消化),如果身体里面有癌细胞,见到糖大量的吃,而正常细胞吃一点就饱了不再吃。结果CT扫描时如果身体哪里堆积了大量标记的糖,哪里就可能是肿瘤,这些发现哪里有肿瘤,肿瘤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就一目了然。
疾病治疗
食管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胃镜检查时确认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可采用内镜下剥离切除或局部手术切除,如果确认癌细胞在食管壁内浸润不深可无需化疗;但癌细胞在食管壁浸润较深时,医生则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并推荐配合放疗或化疗。上段食管癌靠近咽喉部,做手术较困难,可以放疗为主,效果与手术切除也差不多。中下段食管癌则首选手术切除治疗,配合化疗、放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肿瘤病变已届晚期难以切除病灶,但为了缓解症状如解决进食问题可行减瘤术、转流术或造瘘术等。早期癌切除可达根治效果,有远处转移者一般不宜手术,只能采用姑息治疗或化疗。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对胸壁损伤小,对心肺功能影响轻,术后患者晚恢复,并发症少。临床资料显示该手术对早、中期癌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目的。手术的关键在于淋巴结清扫,与术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晚期食管癌不能进食,或食管狭窄或伴有食管瘘的患者,可采用内镜下支架植入术,以缓解食管梗阻。
饮食注意
食道癌患者确诊后,常需要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烦恼。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营养状态对治疗的成果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患者和家属都应该与医生多沟通,树立正确抗病观念,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食道癌患者的饮食应当注重清淡,但部分患者喜欢味重,反而过于清淡影响患者的食欲,因此饮食上注意患者个人开胃的食品,只要有营养,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有条件可多炖些肉汤,鸡蛋、鱼、虾、各种肉类、猪肝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都是很好的营养品,也可适当补充些奶粉、牛奶,豆浆等。蔬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
疾病护理
食道癌术后因切除了一段食管,食管变短,加之术后往往继发有吻合口炎,胃食管手术相连处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因此在进食时食物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很快进入胃内,而是容易在食管腔内潴留并反流至咽喉部、气管腔内,容易造成进食困难、咳嗽等症状。这种情况就象往小酒杯里倒酒,太急或量太大就容易溢出来。患者术后出现这些反流性食管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咽部或口腔有酸性液体或食物反流,常伴有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感、咽下困难等症状。因此,食道癌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细嚼慢饮,少量多餐。餐后最好站立起来散散步,睡觉时将枕头垫高使头肩部处于“高枕无忧”的状态,这样有助于防止胃食管反流。如果有明显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如顽固性咳嗽、脓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应去医院就诊积极治疗,以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食道癌放化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般治疗后可自行恢复,反应重者,可配合药物治疗。
纵膈肿瘤 纵膈这个名称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
纵膈里的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儿童纵膈肿瘤的发病率较成人为低,但癌变机会多。约有2/3的病儿早期有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和儿童胸腔容量小有关。有些病儿在胸部X线检查时偶尔发现,如果是恶性肿瘤则有贫血和消瘦现象。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就医,医生可由胸部X摄片来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通过超声波检查得知肿瘤的性质
纵膈肿瘤的症状
多数良性纵膈肿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恶性纵膈肿瘤常见的症状有:
1、胸闷胸痛是各种纵膈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如果疼痛剧烈,病人难以忍受者多为恶性肿瘤。
2、呼吸道压迫症状,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肺、支气管时,常引起可嗽、气短,严重时发生呼吸困难。肿瘤溃破会产生肺不张和肺内感染。
3、神经系统症状,交感神经受压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等;喉返神经受压表现为声音嘶哑;累及膈神经引起呃逆、膈肌麻痹。
4、心血管症状,心慌、心律不齐、面部、颈部水肿。
5、吞咽困难,肿瘤压迫或侵犯食管引起的。
检查方法(1)X线检查: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等。
(2)内窥镜检查。
(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4)经皮穿刺活检。
(5)试验性放射治疗。
(6)活体组织检查。
(7)电子计算机X线分层摄影检查(CT)。
(8)剖胸探查或胸骨纵劈切开,切除肿块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纵膈肿瘤的诊断
1、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是最常见的症状。
2、体检可有胸骨隆起,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局限姓哮鸣音,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3、X线检查可见纵膈肿块阴影或囊性阴影。
4、CT和核共振检查可见纵膈占位病变。
5、纵膈肿块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是纵隔肿瘤唯一的治疗方法,过去通常采用经胸前外侧切口或纵劈胸骨行肿瘤切除,该手术方法创伤大、患者康复较慢。近年来,电子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纵隔肿瘤的切除完全可以应用微创手术。
胸腔积液 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液体,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当有病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加和(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临床上以结核性胸膜炎常见。
临床表现
1.由于原发病、积液的性质和量的不同而不同,积液〈300ml,可无症状,中等量或大量时呼吸困难明显。
2.少量积液时可无阳性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积液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均移向健侧。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胸闷、胸痛、气促。
2.胸腔积液量少时可无阳性体征,积液量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心脏移向健侧。
3.X线检查: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可见大片致密阴影,肺底部积液可见患侧“膈肌”升高,改变体位胸水可流动。
4.超声波检查:可见液平段。
5.胸腔穿刺抽出液体,胸水检查常规、生化、免疫学和细胞学。可明确为渗出液或漏出液,有助于病因诊断。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药(胸腔内的用药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
3.顽固性胸腔积液、慢性脓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4.慢性脓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结核性胸膜炎应用抗结核药,如:异烟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化脓性胸膜炎以抗感染为主,辅助胸穿抽液,脓腔冲洗及胸腔内注入抗生素。
3.癌性胸积液则抗癌药治疗及胸腔内用药。
4.针对不同的病因进一步治疗。
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生胸痛,呼吸困难,胸闷,严重者烦躁不安、大汗、紫绀,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
2.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语颤及呼吸音减弱。
诊断依据
1.有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患侧胸部饱满,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2.胸片或胸透见胸腔内积气。
3.或用注射器在胸腔内抽到气体。
治疗原则
1.开放性气胸需作闭式引流。
2.张力性气胸应做紧急抽气,后作闭式引流。
3.多次发作或肺部有明确肺大泡者需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术。
用药原则
1.原发病为结核病者应用异烟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等抗痨治疗。
2.有感染者应用青霉素、先锋必素等。
3.发作多次或引流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应用四环素粉、凝血酶、滑石粉等作胸膜粘连术。
食管癌象其他的恶性肿瘤一样虽然有基因的变化背景,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涉及众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改变。但长期不良的生活或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元凶。目前认为,引起食管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进食含亚硝胺类较多的食物(如喜欢腌制酸菜)或霉变食品、长期喜进烫食(如潮汕人食管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长期喝功夫茶有关)、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位居肿瘤死亡的第四位。
临床表现
食管癌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食管内异物感,或自食物通过时缓慢或有梗噎感。也可表现为吞咽时胸骨后烧灼、针刺样或牵拉样痛。进展期食管癌则常因咽下困难就诊,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发展,甚至完全不能进食。常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病变晚期因长期摄食不足可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消瘦、恶病质,并可出现癌转移、压迫等并发症。如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引起的声嘶、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肝转移引起的黄疸等症状。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并发穿孔时,还可引起纵隔脓肿、肺炎等。部分患者在上腹部偶可摸到质硬的腹部包块,或触到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值得注意的是,食管的其他疾病如胃食管反流、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因此并不能说有了上述症状就患有食管癌,但出现这些症状就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排除是否有食管癌。[1]
诊断鉴别
食管癌重在早期诊断。
食管癌是指由食管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不可能象感冒发热一样突然冒出来。一般认为,食管的发生要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转移癌等阶段。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可以完全治愈。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食管浸润癌又称进展期癌,约近半的患者可以治愈,但到了转移癌治愈的可能性较小,一般只能控制下病情,因此,食管癌重在早期诊断。
首选胃镜检查,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检查!由于治愈食管癌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凡年龄在5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要及时做胃镜检查。一般来说胃镜检查食管癌很少漏诊,如果胃镜照片清楚,即使是在小医院做的胃镜,检查报告说食管没病变,一般就不会有事,并不需要去大医院反复做胃镜。但如果在小医院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病变而又不能证明是否是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则要找有经验的医生会诊。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微小病变,同时可以方便地钳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食管癌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内镜医生发现食管癌,一般不容易判断其是早期癌,抑或是晚期癌,因为癌肿的早晚期并不是看肿瘤的大小,并不是通常人所理解的那样肿瘤大就是晚期,而是看肿瘤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而定。肿瘤浸润超过了食管壁的一半时就是进展期了,如果做超声内镜应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浸润深度,因此,为了确定治疗方案,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再做次超声内镜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肿块或溃烂,并不能说明就是恶性肿瘤,因为一些良性病变,如食管结核、克罗恩病等也可出现类似的表现,因此,胃镜发现食管病变后钳取组织做病理化验是必须的,如果看不到明确的病理检查报告结果,外科医生一般出不会做外科手术治疗,内科医生也不敢贸然地化疗。由于内镜活检做病理检查,钳取的组织太少,临床上有时并不能明确报告为食管癌,导致反复胃镜检查,有经验的医生可减少变种情况的发生。
其他一些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如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最常用,主要用于那些不适合做胃镜检查的患者,但这些方法只能发现进展期或较大病变的食管癌,对早期癌或癌前病变检测效果有限,因此,并不作为常规检查推荐。CT检查也有类似的局限,并不能代替胃镜检查。但确诊为食管癌后,医生常推荐患者再作CT检查,目的主要是观察食管癌是否有食管外的转移或扩散,如果明确其他器官也有肿瘤,说明食管癌已届晚期,治疗方案不同,外科手术不做为主要的方法。
如果经验条件较好,食管癌的患者可推荐做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即PET-CT检查),这种方法对发现食管癌是否有全身转移较为简单方便,其原理是利用肿瘤细胞是高代谢的细胞,它比正常细胞吃得多,并且吃不饱的特性,检查时给患者注射一种特别标记好的糖(变种糖是假的,吃后不会消化),如果身体里面有癌细胞,见到糖大量的吃,而正常细胞吃一点就饱了不再吃。结果CT扫描时如果身体哪里堆积了大量标记的糖,哪里就可能是肿瘤,这些发现哪里有肿瘤,肿瘤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就一目了然。
疾病治疗
食管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胃镜检查时确认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可采用内镜下剥离切除或局部手术切除,如果确认癌细胞在食管壁内浸润不深可无需化疗;但癌细胞在食管壁浸润较深时,医生则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并推荐配合放疗或化疗。上段食管癌靠近咽喉部,做手术较困难,可以放疗为主,效果与手术切除也差不多。中下段食管癌则首选手术切除治疗,配合化疗、放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肿瘤病变已届晚期难以切除病灶,但为了缓解症状如解决进食问题可行减瘤术、转流术或造瘘术等。早期癌切除可达根治效果,有远处转移者一般不宜手术,只能采用姑息治疗或化疗。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对胸壁损伤小,对心肺功能影响轻,术后患者晚恢复,并发症少。临床资料显示该手术对早、中期癌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目的。手术的关键在于淋巴结清扫,与术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晚期食管癌不能进食,或食管狭窄或伴有食管瘘的患者,可采用内镜下支架植入术,以缓解食管梗阻。
饮食注意
食道癌患者确诊后,常需要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烦恼。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营养状态对治疗的成果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患者和家属都应该与医生多沟通,树立正确抗病观念,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食道癌患者的饮食应当注重清淡,但部分患者喜欢味重,反而过于清淡影响患者的食欲,因此饮食上注意患者个人开胃的食品,只要有营养,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有条件可多炖些肉汤,鸡蛋、鱼、虾、各种肉类、猪肝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都是很好的营养品,也可适当补充些奶粉、牛奶,豆浆等。蔬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
疾病护理
食道癌术后因切除了一段食管,食管变短,加之术后往往继发有吻合口炎,胃食管手术相连处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因此在进食时食物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很快进入胃内,而是容易在食管腔内潴留并反流至咽喉部、气管腔内,容易造成进食困难、咳嗽等症状。这种情况就象往小酒杯里倒酒,太急或量太大就容易溢出来。患者术后出现这些反流性食管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咽部或口腔有酸性液体或食物反流,常伴有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感、咽下困难等症状。因此,食道癌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细嚼慢饮,少量多餐。餐后最好站立起来散散步,睡觉时将枕头垫高使头肩部处于“高枕无忧”的状态,这样有助于防止胃食管反流。如果有明显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如顽固性咳嗽、脓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应去医院就诊积极治疗,以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食道癌放化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般治疗后可自行恢复,反应重者,可配合药物治疗。
纵膈肿瘤 纵膈这个名称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
纵膈里的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儿童纵膈肿瘤的发病率较成人为低,但癌变机会多。约有2/3的病儿早期有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和儿童胸腔容量小有关。有些病儿在胸部X线检查时偶尔发现,如果是恶性肿瘤则有贫血和消瘦现象。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就医,医生可由胸部X摄片来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通过超声波检查得知肿瘤的性质
纵膈肿瘤的症状
多数良性纵膈肿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恶性纵膈肿瘤常见的症状有:
1、胸闷胸痛是各种纵膈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如果疼痛剧烈,病人难以忍受者多为恶性肿瘤。
2、呼吸道压迫症状,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肺、支气管时,常引起可嗽、气短,严重时发生呼吸困难。肿瘤溃破会产生肺不张和肺内感染。
3、神经系统症状,交感神经受压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等;喉返神经受压表现为声音嘶哑;累及膈神经引起呃逆、膈肌麻痹。
4、心血管症状,心慌、心律不齐、面部、颈部水肿。
5、吞咽困难,肿瘤压迫或侵犯食管引起的。
检查方法(1)X线检查: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等。
(2)内窥镜检查。
(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4)经皮穿刺活检。
(5)试验性放射治疗。
(6)活体组织检查。
(7)电子计算机X线分层摄影检查(CT)。
(8)剖胸探查或胸骨纵劈切开,切除肿块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纵膈肿瘤的诊断
1、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是最常见的症状。
2、体检可有胸骨隆起,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局限姓哮鸣音,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3、X线检查可见纵膈肿块阴影或囊性阴影。
4、CT和核共振检查可见纵膈占位病变。
5、纵膈肿块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是纵隔肿瘤唯一的治疗方法,过去通常采用经胸前外侧切口或纵劈胸骨行肿瘤切除,该手术方法创伤大、患者康复较慢。近年来,电子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纵隔肿瘤的切除完全可以应用微创手术。
胸腔积液 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液体,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当有病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加和(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临床上以结核性胸膜炎常见。
临床表现
1.由于原发病、积液的性质和量的不同而不同,积液〈300ml,可无症状,中等量或大量时呼吸困难明显。
2.少量积液时可无阳性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积液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均移向健侧。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胸闷、胸痛、气促。
2.胸腔积液量少时可无阳性体征,积液量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心脏移向健侧。
3.X线检查: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可见大片致密阴影,肺底部积液可见患侧“膈肌”升高,改变体位胸水可流动。
4.超声波检查:可见液平段。
5.胸腔穿刺抽出液体,胸水检查常规、生化、免疫学和细胞学。可明确为渗出液或漏出液,有助于病因诊断。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药(胸腔内的用药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
3.顽固性胸腔积液、慢性脓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4.慢性脓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结核性胸膜炎应用抗结核药,如:异烟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化脓性胸膜炎以抗感染为主,辅助胸穿抽液,脓腔冲洗及胸腔内注入抗生素。
3.癌性胸积液则抗癌药治疗及胸腔内用药。
4.针对不同的病因进一步治疗。
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生胸痛,呼吸困难,胸闷,严重者烦躁不安、大汗、紫绀,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
2.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语颤及呼吸音减弱。
诊断依据
1.有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患侧胸部饱满,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2.胸片或胸透见胸腔内积气。
3.或用注射器在胸腔内抽到气体。
治疗原则
1.开放性气胸需作闭式引流。
2.张力性气胸应做紧急抽气,后作闭式引流。
3.多次发作或肺部有明确肺大泡者需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术。
用药原则
1.原发病为结核病者应用异烟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等抗痨治疗。
2.有感染者应用青霉素、先锋必素等。
3.发作多次或引流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应用四环素粉、凝血酶、滑石粉等作胸膜粘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