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一家
“人医”人物|王荣:孩子的笑脸,是这世上最美的图画
王荣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很满。没办法,有人曾经给她简单罗列了一下“头衔”,结果到最后也没列“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危重症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小儿神经学组委员、河北省急救学会儿科分会常委、河北省康复学会儿童生长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省市级学会的副主委、常委等学术任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沧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药物临床实验机构主任、儿科主任以及多个社会兼职……哪一个“头衔”的背后,都意味着一堆的工作。好在这些年来,王荣已经习惯这种节奏了。8月17日,本来是一个难得的周六,但她还是早早地赶到医院,有两个“小患者”的病情她一直惦记着,需要再去看看……
成了一名“儿科大夫”
王荣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说起学医的初衷,她说得很简单:“不是我自己想学的,我当时也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中等偏上吧……家里人希望我学医,怎么说呢?还是觉得家里有个医生,看病更方便些吧!”
就是这样的“随遇而安”,1980年,王荣考上了医学院,1985年,大学毕业的她被分配到沧州市人民医院。
虽然学医是家里人的意见,但当真正捧起书本的时候,王荣还是被这门科学深深地吸引了。尤其是儿科,她说,那时她和身边的同学觉得最有挑战性、最有成就感的,还是当一名儿科大夫,那时她们非常崇拜的成绩优异留校可以自选科室的师兄师姐都是首选儿科。好像从一开始,王荣就跟“儿科大夫”结下了不解之缘,大五那年,开始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就是儿科。她喜欢这个专业,她的职业生涯,好像已经注定要与一个个孩子打起交道。
正因如此,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来有可以留校的机会,但因为父母都在沧州,所以王荣还是回来了。到了市医院之后,一切都好像自然而然的样子,她成了一名“儿科大夫”。
31岁,挑起儿科主任的担子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不好。儿科医生的主要“设备”就是一个听诊器了,那时候能有一个光线不错的手电筒就已经奢侈了。上班第二年科里购买了超声了雾化器,王荣还很兴奋:呀,科里添“设备”了!
做一个儿科大夫,王荣享受着自己的职业。1993年,她前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进修。其实她当时有好几个选择,都是国内知名的大院,经过一番考察,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什么?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她发现,自己这些年来儿科教科书上的“作者”,竟然有那么多云集在这家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从1929年就成立了儿科系,创始人就是诸福棠,像秦振庭、李齐岳、王宝林、左启华、吴希如、杨霁云、李万镇等多位儿科各专业的大家可以同时参加科查房、病例讨论,那种“星光闪耀”的感觉让她向往,也卯足了劲儿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本来为期一年的进修,为了尽自己所能多接受更多专业的学习,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王荣又延长了半年。这看似不长的“一年半”却给了她强烈的震撼与冲击,那就是北大医院的各位老师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规范的诊疗,如何以一种发自心底的职业操守来面对每位患者,都让她受益匪浅。1993年恰逢北大医院三甲评审,除了专业上的学习,她也经历了医院管理的培训,看到了这所国内一流教学医院的真正内涵,在这所她眼中自己专业的“圣殿”里,她了解了儿科各亚专业的发展趋势,完成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
1995年,31岁的王荣在医院里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那就是通过竞争上岗,她成为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当时的儿科虽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在她眼里,还是有太多太多需要流汗去填补的空白,有太多太多需要一项项细化的管理制度的规范。儿科发病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那时候,在不少人眼里,医院儿科常见的只有两种病,腹泻和肺炎,夏天淡季时的时候科里有时只有两三个住院的病人,科室也没有细分亚专业。许多技术也不成熟,遇有危重症患儿,往往只能转往天津、北京的医院。
从对儿科专业发展的趋势进行研判,准确把握儿科发展的未来方向开始,王荣开始着手利用自己的所学进行“再出发”。
首先,她按照北大医院的模式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规范和落实了“三级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和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并恢复了休班查房制度,这些在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医疗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在当时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老专家闫超然主任的指导和支持下,她和副主任李建英默契配合,相互支持,争取科室多位高年资医生的支持和配合,明确了每位医生的职责,同时也充分发挥专家的力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同时也更有医疗技术保障的医疗服务。各级医师职责明晰,肩上有责任,整个科室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有效地强化了质量管理,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始终走在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前列。
加强科室管理,发展亚专业,于1995年下半年建立起了免家长陪护新生儿病房,独立管理、专业护理。儿科的专业建设开始走向“细化”。积极开展新技术向项目,成功开展了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难治性肾病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并取得的良好效果,在沧州首家开设了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开展了哮喘的规范化治疗……随着这一系列探索的不断成功落地,王荣加紧谋划了儿科的学科建设“蓝图”,按照她的谋划,在几年的时间里,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相继建成了在当时设施较为先进的新生儿病房,开始培养神经专业、肾脏专业、心血管专业、呼吸专业等多个亚专业医生,2000年,她以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身份导师制进修一年,在全国知名小儿神经专家秦炯教授指导下重点学习了小儿神经专业,在沧州率先引进了儿童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在沧州成立了第一家小儿神经专科门诊……人民医院儿科的学科建设,形成了一片“风来满眼春”的喜人景象。
精进:打造人民医院“儿科品牌”
王荣格外重视医生的外出学习、进修,这些年来,她派出多名骨干医生赴布局、上海、长沙、沈阳等多个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业务水平得以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又掌握了哪些新的技术上,更体现在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从专业发展理念到临床技能的全面飞跃。
不止如此,王荣在多年前就先行一步,不仅派出医生去学习,还派出一批批护士外出进修。这在当时也是不多见的。在王荣看来,护理是整个医疗链条中无法缺失的一环。
2008年,随着外科住院楼的投入使用,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独立建科,标志着新生儿专业的正式起航。在原来新生儿病房的空间终于建立了王荣心心念念的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基本满足危重症救治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这是埋藏在她心头多年的一个职业梦想,为的就是让沧州的危重症患儿,能够在本地医院得到及时救治,从而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随着医院儿科整体实力的提升,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2014年,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迁入新落成的颐和妇产儿童院区,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正式落成,也成为了沧州首个规范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扩建,流程更合理,设施更先进,救治水平也有了和大提升,儿科的整体水平不断精进,病床数量明显增加。如今年门诊量已达10万余人,年出院病人数近8千人。儿科的各个亚专业也发展迅速。
近几年,儿童重症专业、儿科分别成为省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单位。由于在小儿神经专业方面的学术成就,王荣成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的委员,而这样的委员,每省只有一个名额……儿童哮喘、儿童保健、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儿童感染、儿童呼吸介入专业、儿童内分泌专业、儿童心血管专业、儿童康复专业……如今每个专业都有了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踏实敬业的学科带头人,众多亚专业如同“众星捧月”,一起凝聚起医院儿科整体发展的实力与“后劲儿”。
随着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取得的一项项突破,王荣也已经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她多次承办省级儿科年会及各种专业会议,搭建全省儿科学术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组织全市病例讨论,由各市县医院提供病例,基层医生与沧州多家医院的专家共同围绕疑难或典型病例进行业务探讨,从而通过“实战”带动基层医院儿科诊疗水平的提升。她还在沧州组成了儿童急救联盟,集合沧州各县及周边地区的医院,一起为儿童急救搭建起合作平台,让需要急救的孩子,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得到最专业的治疗……
经过王荣和同事们的努力,如今的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已经成为医院的一个“品牌”。
孩子的笑脸,是这世上最美的图画
随着肩上担负的行政管理职责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王荣的时间也越来越宝贵。但不管多忙,她至今也没放弃自己的专业。在她看来,也许自己有多个身份,可能一天之内多次身份转变,但却有一样永远不会变,那就是“儿科大夫”。
为了能成为一个好的儿科大夫,她也做了很多功课,自学了英语、中医和卫生事业管理,并读了在职研究生,先后取得了中医本科毕业证、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毕业证、管理学学士和医学硕士等证书,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北京大学医学部EMBA班的学习。“管理、人文知识的学习对做一个好的医生是非常有帮助的”,她说。
当问起她成功的秘诀,她说自己很幸运,自毕业就能如愿以偿的成为“儿科大夫”,工作后遇到了对自己言传身教,处处帮助的老主任,历任院领导给自己提供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平台,院领导对“小”儿科专业发展和儿科工作的支持,几位副主任和自己工作的密切配合,家人的支持,科室各位老医生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儿科医生少,“我们科室的所有老大夫都是倒夜班直到退休,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要求照顾,甚至有些退休返聘后仍在门诊倒夜班,学科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老同志们对科室的大力支持”,在儿科急救联盟成立的致辞中,她用了几个“感恩”,表达了对老前辈老同事和院领导的感激之情。
如今每周她还要照常出门诊。按照她多年的习惯,中午无论多晚,只要门诊室前还有检查回来的病人,她都会看完才去吃午饭,所以,每次她出门诊总是要拖到下午一两点才能结束。王荣说,家长带着孩子等在外面一中午很辛苦,看完后可以让他们早一点回家,经常不知哪位患者家人悄悄给她桌子上放一瓶水,还有的患儿家长临走时十分过意不去:“您看,让您中午都没顾上吃饭……”走在外面,经常有陌生人打招呼,并告诉她自己的孩子当年就是她给治疗甚至给抢救过来的,每当这时,她都会充满了一种作为医生的职业荣耀和满满的成就感。
王荣说,这些年来,她还有一个格外骄傲的“资本”,那就是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同事们。她说,儿科医护人员多数是女同志,家里的担子本来就重,为了工作,她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有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为了抢救一个孩子曾经5天5夜没回家,是婆婆把饭和换洗衣服给送到科室来。“儿科发展除了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努力,还有我们背后无数个家庭和亲人们有力的支撑”,每当看到这样的场面,她都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同事,身处这样的团队而深深自豪。
这些年来,还有一项工作王荣一直坚持着,那就是科普,重点是向家长们宣传育儿知识,普及科学的育儿常识。还包括用一些案例警醒家长们注意生活中的儿童意外伤害,那些诸如异物呛入、误服、交通事故的意外伤害,都让她痛心不已。除了痛心孩子受到的伤害,更痛心于有些家长的医学知识的贫乏:孩子误服了少量的机油,及时到医院处理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妈妈一着急,抠孩子的嗓子催吐,结果呛入气管,造成严重的油脂吸入性肺炎,结果需要上呼吸机和支气管镜冲洗治疗;母亲骑电动车,用一条围巾固定着孩子,结果围巾被“缠”进电动车轮,孩子严重受伤……这些都让王荣充满了紧迫感,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进行“科普”的机会,为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减少类似的伤害。
“孩子的笑脸,是这世上最美的图画”,回首自己走过的道路,王荣说支撑她的,就是孩子们的笑脸,那些笑脸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力量。现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已经建立了各个专业病房,接下来,她还要继续沿着亚专业发展的道路,加强与京津医院的医疗合作,让儿科,继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