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在上升。糖尿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约有380万人死于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由于糖尿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21世纪的灾难”。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 主席 Pierre Lefebvre 教授概述了以下事实:“50多年来,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每年以700多万的速度在递增。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糖尿病的全球肆虐将影响一代人中的超过3.5亿人口。如果消极对待糖尿病,那么它可能会威胁许多国家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吞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本期由沧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刘建凤为大家解读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糖尿病诊断标准(WHO 1999)
△出现糖尿病症状:指急性或慢性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或OGTT试验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血糖的自我监测:由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所进行的血糖自我监测对改善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是必需的。测血糖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自测血糖,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最好自测血糖。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患者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生病或血糖>20mmol/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检测时间
——每餐前
——餐后2小时
——睡前
——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药物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分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两大类,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上述药物降糖的机制各不相同。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双胍类药物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和减少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注射治疗是指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通过每日2次或4次注射胰岛素,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注射用胰岛素的种类,可按作用时间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根据来源又可分为牛胰岛素、猪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其中牛胰岛素和猪胰岛素含杂质多,长期注射易于注射部位发生红肿、搔痒、凹陷或凸起以及胰岛素的抗拒性,但价格相对便宜;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
必须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主要有:1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伴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做大手术、遭受严重创伤、伴有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孕妇。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按时进餐,否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现象。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特点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与一般糖尿病相同,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老年糖尿病多属2型糖尿病,多数病情较轻,因此如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不到要求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以避免低血糖。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对疗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已出现对口服降糖药疗效减低或已有明显的合并症者宜尽早改用胰岛素。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后果严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用口服降糖药,或是用胰岛素均应注意避免低血糖反应。血糖控制标准略宽于一般人,空腹血糖<7.8mmo1∕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1∕L即可。同时注意降压和调脂治疗。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是促进溃疡愈合的关键,理想血糖控制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低于8mg/dl。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针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病因,采用循征医学方法,作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才能减少骨髓炎的发生率,降低截肢率。
1.减压。减缓足部压力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治疗措施。即使是一个轻微的创伤,如果反复作用于足部也会造成溃疡。
2.彻底清创。清创治疗是糖尿病溃疡愈合的首要步骤,治疗的关键是清除无活力的感染组织,包括坏死的骨质和溃疡周围的硬茧,直到出现新鲜健康的组织边缘。清创治疗后,创面保持湿润,可以有利于上皮细胞快速移行覆盖创面,并促进创面微血管形成和结缔组织合成。
3.抗炎治疗。糖尿病足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常不明显,不能仅靠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感染,应依据创面细菌培养和深部组织培养。感染在糖尿病足的病程进展极其重要,应尽早采用抗感染治疗,特别是伴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者,极易发展成骨髓炎、蜂窝织炎和坏疽,抗炎治疗是保全肢体、减少全身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措施。
4.动脉重建。下肢血管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血管搭桥手术及干细胞移植等技术的开展使受损的血管再通,改善远端缺血状况,使患者免除截肢。
糖尿病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威胁生命的慢性并发症。因此只要坚持长期治疗,长期稳定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达到长寿与健康的目标。
防胜于治。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必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重、肥胖和过度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