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胆石症的微创治疗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胆石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胆石症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古埃及的法老们就为胆石症所困扰,可见其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石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据统计,大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胆石症,在中年妇女,胆石症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5%。在西方国家及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医院中,因胆石症住院手术的病人已经超过阑尾炎,成为名副其实的外科第一疾。得知自己患上胆石症后,不少患者常会显得很慌乱,到处打听消息:“这种病要紧吗?能治好吗?”这些是他们所关切的,但对疾病本身却知之甚少。为了解决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主任霍新合在这里告诉患者最想知道的有关胆石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1、什么是胆石症?

  胆石症就是胆道内形成结石合并感染、梗阻等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胆道是胆汁从肝细胞分泌后流到肠道的通道。像一棵树由树梢到树干一样,胆道从肝内小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是胆道旁囊状器官,犹如水库,起储存胆汁的作用,胆囊的出口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后成“树干”——胆总管。进餐时胆囊收缩,胆汁沿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帮助食物消化。因胆道内形成了结石,就很容易发生感染、梗阻等,就会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胆石按所在胆道部位有胆囊结石、总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之分。一位患者可以是单纯胆囊结石或总胆管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也可以是复杂的胆囊+总胆管结石,胆囊+肝内胆管结石,总胆管+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总胆管+肝内胆管结石(全胆道结石)。

  2、胆石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胆石症的症状,决定于胆石所在的位置、其大小,以及胆囊管或胆总管有没有堵塞和有没有感染。因为胆石的位置各不相同,所以,它们产生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胆石症患者可以从来没有任何症状(此为静止胆石),也可以在发作一次以后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发作时病人有剧烈的右上腹痛,呈持续性,并有一阵阵加重(此为胆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后背疼痛等,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寒战,尿色深黄等,还有的症状突然急剧恶化,个别病人甚至可发生休克而死亡。发作时称之为“急性发作期”。胆绞痛发作之前也可以找到一些诱发的因素,如吃了大量不易消化的脂肪油腻食物、暴饮暴食、旅途或工作劳累、情绪波动、受寒贪凉等。当因抗炎治疗、体位改变、胆管扩张等因素,结石松动、滑落,梗阻解除,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但多数人仍有上腹部胀满不适、隐痛、厌油腻等不典型症状,此时称之为“缓解期”,因结石仍存在,以后仍可能再次发作。

  3、胆结石有十大诱发因素:

  (1)经常喜欢吃高糖、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

  (2)患胆道寄生虫病者,如蛔虫、肝吸虫病等。

  (3)女性激素增高者。

  (4)肥胖及体力活动减少者。

  (5)胆囊及胆道感染者。

  (6)身患某些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

  (7)长期服降血脂药物:如安妥明、烟酸。

  (8)情绪:长期精神紧张、抑郁。

  (9)遗传。

  (10)手术:胃切除患者、迷走神经切断术患者,破坏了胆囊的排空功能,胆汁瘀积浓缩,结石形成。

  4、胆石症的治疗?

  得了胆结石,传统的治疗是开刀手术,具体方法为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但是,开放手术创口大、术后恢复慢等缺陷使人望而生畏。随着医学技术及医疗设备的发展,微创治疗胆石症日趋成熟,目前绝大多数胆石症患者不用再开刀手术就能治愈。

  ⑴胆囊结石:90年代兴起的腹腔镜外科给胆囊结石患者很大程度上解除了痛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为现代外科所接受,并成为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此项技术就是在腹部打3—4个直径大约5—10毫米的操作小孔,俗称“钥匙孔”,将胆囊切除并取出,可达到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同样的疗效。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痛苦轻、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腹部切口不影响美观、术后4—6天即可回家。目前,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已为近万名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非常好,此项技术运用以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肯定与信任。

  ⑵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便是最好的方法。它是将十二指肠镜经口插至十二指肠内,经胆管汇入肠道的开口部,将结石取出放入肠道,随大便排出(俗称经口腔取石)。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相比,它有许多优点:①. 不需要全身麻醉,尤其对于高龄、有开腹手术禁忌症者更为适合。②. 不开腹,没有刀口,创伤小,痛苦小。③. 治疗过程快(20--30分钟即可完成),住院时间短(3--5天)。④. 治愈率高,并发症小,90%左右的病人可以经过内镜治愈。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已完成本项手术700余例,是目前治疗胆管结石最具微创手术,尤其适用于结石复发患者,因此类病人一般均已行胆囊切除术。⑶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的处理方法有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俗称开大刀手术)。近十多年来,我们先采取十二指肠镜取石,再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打眼”)切除胆囊,彻底治愈疾病。整个治疗过程住院时间10天左右,治愈率在90%以上。具有的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以及美容外观等优点,利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治疗胆石症,成为现代胆道外科微创治疗的热点和金标准。我科已完成此类手术300余例,效果良好。

  5胆石症不做手术能治吗?

  ⑴可不可以服药把胆石排出来

  病人每次发作胆绞痛都可以说是机体的生理反射机制在努力想把胆石排出来,或者说挤出来。挤到哪里去呢?挤到胆管中。在胆道系统中,胆囊好比一个水库,胆总管是胆汁的排出通道,就是胆汁的总出口。当囊里的结石只能排到胆管内,通过胆管再排入肠道,由于胆管的开口很窄小,更多见的情况是石头卡在这儿不能排出,这样病人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如更剧烈的腹痛、发高热及黄疸,甚至发生败血症休克、死亡。由此可知,服用药物排石,路途遥远,甚至会适得其反,招来更大的麻烦。

  ⑵可不可以用药物将结石溶化掉?

  药物溶石的历史很久远,人们研究过形形色色的溶石药物,以目前疗效最确切、毒性相对较小的熊去氧胆酸来说,如果坚持服药一年,也许对于那些少量泥沙样结石可能有效。且不说耗时费力,药物价格不菲;也不说这种药物有相当毒性,最麻烦的是一旦停药,大多数病人的胆石又会重新出现,使以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此法只适宜用于少数症状很重、体质状况又不容许手术的病人。

  ⑶体外超声波碎石怎么样?

  这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有选择的病人中,平均经1-2年的治疗,部分病人的结石可以破碎,但停止治疗之后很多病人的胆囊结石又会重新出现。而且在排石过程中,随时有碎石掉到胆管中排不出去,从而诱发危险的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因此采用此种方法应该慎重,权衡利弊。

  因绝大多数胆石症病人不愿住院、恐惧手术,于是想借助药物来排石溶石,根据目前人类医学科学发展的水平,试图用药物排石成功者为数甚少,绝大多数是不可能的。世界上专门研究胆石症的医生们都曾想用药物,物理机械方式排石,化学溶石,中西医结合排石等,大多数仅能缓解病人的症状,因此专家认为,患了胆结石尤其是胆囊结石,还是尽早采用手术治疗为好,因为至今仍只有手术治疗的效果,才最好最彻底。

  6、胆结石患者饮食“六要”“五忌”。

  “六要”:

  ⑴、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生吃瓜果要清洗干净,以防吃入蛔虫卵及残留农药。

  ⑵.要多吃些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

  ⑶.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

  ⑷.要多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茶慢慢饮)。

  ⑸.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⑹.要吃早餐,不可让空腹的时间太长。此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经常运动,防止便秘,二是肥胖者要计划减肥,因为肥胖会促使胆固醇大量分泌,加重病情。

  “五忌”:

  ⑴、忌吃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脑、肝、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

  ⑵、忌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煎炸的食品,油多的糕点尽量少吃,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

  ③.忌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

  ⑷.忌食辛辣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辣椒油、五香粉、胡椒粉、麻辣豆腐等。

  ⑸.忌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能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缩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

  7、切除胆囊还是保胆取石?

  近几年,在少数非主流医院提出保胆取石手术,但远期效果怎样?目前还很难评价,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胆囊并不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器官,只是储存胆汁的作用,切除胆囊,人体完全可以代偿,腹腔胆囊切除术是一个很微创的手术,是写到医学教科书的正规术式。胆囊结石的成因目前仍未完全明了;胆囊结石绝大多数合并胆囊炎,即使结石取净仍有可能存在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且术后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据统计约40%以上,故保胆取石必须慎重,对于胆囊功能正常,壁不厚,<4mm;脂餐前后检测胆囊收缩≥30%,;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儿童期及年轻胆囊结石患者, 且有强烈保胆愿望者可考虑保胆措施。

  下列情况不宜保留胆囊:

  1、 胆囊结石多年病史、反复急性发作者。

  2、 胆囊结石多发,充满性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变小、胆囊萎缩者。

  3、 胆囊壁厚>4mm,瓷性胆囊

  4、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且息肉较大者。

  5、 胆囊结石、息肉,不能完全除外胆囊恶性疾病者

  6、 胆囊收缩功能较差,收缩率<30%

  7、 高龄病人或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

  8、 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