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 第203期

给医生装上“透视眼” 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利用新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院-17.jpg

  3月25日,市人民医院医专肿瘤院区房颤中心成功利用心腔内超声(ICE)技术为一名患者实施了房颤射频消融术。

  75岁的王大爷患有阵发性发颤已经5年了,这五年来,王大爷可没少遭罪,时不时地就感觉到心悸、气短,有时候这心里还会“咯噔”一下。五年来,王大爷辗转了多家医院,都没有很好的治疗的效果,房颤的症状也一直没有缓解。后来,经过邻居介绍,王大爷一家决定来市人民医院医专肿瘤院区房颤中心试试看。

  市人民医院医专心内科主任代振涛介绍说:“患者来到我们这以后,经过我们的检查和评估,决定为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但是术前检查我们发现患者左房小,房间隔可穿刺范围直径约5mm(约一粒大黄豆大小),左房前后直径只有26毫米,而且因为陈旧性的肺脏疾病导致心脏转位,这必然导致手术穿刺困难。”随后经过会诊,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

  据了解,心腔内超声技术是将一根笔芯粗细的超声导管通过静脉血管置入心腔内,再发射超声波在心脏中,将心脏的反射波进行图像化处理成像,通过成像,医生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看到心脏内的具体解剖位置,以便更好的进行手术,同时由于是实时成像,还极大程度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代振涛介绍说:“像患者这样的小心房,常规穿刺成功率极低,而使用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术中还能检测心腔内的变化,预防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

  3月25日,在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导管室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下为王大爷实施了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射频消融成功,术中无并发症,经过积极的恢复,王大爷已经于近期出院。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