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 >>抗疫一线 >> 正文

医院文化

抗疫一线

抗疫一线|刘翠:在隔离病房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刘翠成为沧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而这场仗打响之后,在隔离病房奋战的那半个月,也注定成为刘翠职业生涯中不会抹去的难忘经历。那些交织着汗水与付出的日日夜夜,那一次次的咬牙坚持,那些在“生命争夺战”中取得的一个个胜利……都已经成为她珍贵的“人生片段”。

微信图片_20200310140958.jpg

早把生活用品带到科室里了

  在这场仗打响之前,她就早早提交了请战书。因为她是一名呼吸内科的医生,在她看来,面对疫情,自己就应该属于“第一批往上冲的”。

  她也确实进入了首批进入沧州市人民医院医专院区隔离病房的医生“大名单”。为此,她还接受了专门的培训,进行了相关演练。就等着一声命令下达,立即开赴“战场”了。

  大年三十那天,沧州市人民医院全院动员,紧急行动,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建起隔离病房,并且还要当晚接诊一位县里的患者。刘翠也参与了全过程。但就在“发令枪”打响的最后一刻,因为考虑到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需要摸索经验,对体力、耐力要有更高要求,所以医院最终确定的医生名单还是以男医生为主。

  其实在那之前,刘翠早就将自己的生活物品带到了科室里。每天处于“备战”状态。

  1月30日上午11时,刘翠接到了电话:作为第二批“逆行战士”,进入隔离病房工作!

  刘翠迅速向同事进行交接班。11时40分,她赶到了隔离病房。

微信图片_20200310141005.jpg

带进去的书,一眼都没看

  在进隔离病房前,刘翠还想着带本书进去,毕竟也有在生活区休息的时候,到时候看看书,放松一下。

  而进了隔离病房后刘翠发现,哪里有时间看书呀!首先要克服各种防护用具带来的不便,她又负责重症病人的治疗,整个人时刻绷着弦儿。她还出去接过两回诊,每次也都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随时保持着精神上的高度集中。

  虽然说在隔离病房里正常的值班时间一般是“4个小时一班”,但4个小时是根本出不来的。需要交接班,需要替出去接诊的同事替班,另外,重症病人的治疗与护理操作,一个人根本就完成不了,哪怕是看似简单的翻个身,也得需要好几个人分别负责病人不同的身体部位,还要有人负责那些仪器、管子……刘翠说,没有一个同事是按照“4个小时”来轮班的,她最长的一次是在里面“盯”了7个半小时。出了隔离区,坐在椅子上时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了,好像已经抽空了身体里所有的力气。

  但还是要咬牙站起来,因为还要去写病例。

  那本带进去的书,直到离开隔离病房,刘翠一眼也没看。

“学到了许多东西”

  2月14日晚上,刘翠离开奋战了半个月的隔离病房,到医院指定的地点接受医学隔离观察。

  回想起这半个月的工作,刘翠说的最多的是“在里面学到了许多东西!”语气里带着一份满足。她说,在隔离病房里,她融入到一个团队当中,也切身感受到了团队的战斗力。比如,有的重症患者心脏不好,有的肝脏不好,有的需要血液净化,有的需要休克纠正……刘翠说,就是面对这些考验,同事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运行起来高效又精准,从穿刺到置管,从评估到设备的使用……刘翠说她学到了许多东西。

  正是因为每天都有这种学习的获得感,才让刘翠克服了防护服带来的“浑身湿透”、脸上压伤等种种隔离病房里的困难。

  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刘翠跟家里也都提前打好了招呼。妈妈说,这是职责,去吧;婆婆说,孩子我给看着,你做好防护……老人们虽然没多说,但刘翠从她们的语气和眼神里,明显读出了她们的担心。在进入隔离病房后,她也尽量多说里面的各项防护措施,老人们算是慢慢放下心来。

  在撤离隔离病房以后,刘翠第一时间也跟家人进行了视频聊天。尤其是跟儿子聊了40多分钟。儿子今年5周岁了,说:“妈妈我想你了,但我不哭。”

  刘翠还提到,医院给每位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家中,定期送蔬菜。物资保障部门也全力以赴保证隔离病房里各种物资的供应。她感觉,这场仗是所有人站在一起共同打的,有了这种强大的力量,这场仗肯定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