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 >>抗疫一线 >> 正文

医院文化

抗疫一线

抗疫一线|陈军:大年三十紧急回沧的路上,妻子默默流泪

浏览次数:
字号:
+-14

  42岁的陈军是沧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像身边的同事一样,他也是在第一时间里就递交了“请战书”。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身为医生,尤其是呼吸科的医生,这个时候就得往上冲。

  大年三十,正在唐山陪父母过年的陈军接到医院电话。仗,打响了。他立即开车返回沧州。在路上,妻子默默流泪了……

接“战斗命令”火速开车返沧

微信图片_20200310150157.jpg

  这个春节,陈军本来是想陪着父母好好过个年的。他老家在唐山,平时回去的时候本来就不多,父母年纪大了,就盼着过年时这一家人团圆了。哪知就在大年三十下午5点多的时候,陈军的电话响了。那场等着的仗,打响了。

  此前,陈军早就递交了“请战书”。他也没说什么豪言壮语,觉得这是自己职责所在,身为医生,此时就要接受党和人民的召唤。

  接完电话,陈军赶紧跟父母说明一下情况。都是退休教师的父母都很支持他,只是嘱咐他一定做好防护,听从医院的统一安排指挥。弟弟跟陈军说:“你快去吧,我陪咱爸妈过年,你放心!”

  这样,陈军立即带着妻子和孩子,直接开车返沧。

直接进入隔离病房展开战斗

微信图片_20200310150200.jpg

  在路上,妻子突然不说话,陈军发现,原来妻子在默默流泪。

  的确,面对未知的病毒,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些恐慌的情绪。陈军知道是妻子在担心,他就一遍遍地给妻子讲他们的各项防护措施,后来又讲到当年抗击非典时的一些经验。安慰了半天,妻子才算稍微情绪缓和了一些。

  车到沧州,陈军来不及送妻子和孩子回家,他提前打电话让一位朋友来开车,一个人直接奔向了医院。而赶到医院后,他就直接进入隔离病房,展开了工作。

  隔离病房里医生工作的一大困扰,就是“全副武装”的防护服和其它防护设备,让医生工作起来不太方便,而且会让人头晕、恶心,总是感觉喘不上气来。作为医生,必须在严格保证自身防护的情况下进行诊疗活动,平时积累的学术素养与技术能力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发挥作用了。

  陈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危重患者。来的时候呼吸窘迫,氧合指数特别低,随时有生命危险。来不及想太多,陈军和同事们立即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因为采取的救治措施及时、得当,将这名患者及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除了治病,陈军还要关注到患者的心理。他说,其实患者们是有着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的,有的患者甚至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这个时候,他就得去做患者的思想工作,用医生的信心去点燃患者的信心。他告诉患者,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是由多名专家联合会诊,“量身”制订,每位患者后面都有一个强大的专家团队。他的耐心与细致也得到了患者的响应,冲他挑大拇指、冲他点头致意……这些都是患者逐渐树立信心,与医生一起战胜疾病的“信号”。

“心仍在隔离病房”

微信图片_20200310150203.jpg

  正月初十晚上,整整在隔离病房奋战了10天的陈军,离开了隔离病房。在离开前,他最后一次仔细查看了他负责的患者的情况,与前来交接的“战友”进行了细致的交接,介绍了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注意事项。

  离开隔离病房后,陈军就直接进入了医院指定的区域接受医学隔离观察。他说,虽然自己离开了隔离病房,但心却仍在那里。他们有一个微信群,隔离病房内外的医生们在微信群里随时交流患者的病情变化,提出各自的诊疗意见。这个群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网上会诊,他们形成的诊疗意见直接报送相关专家,然后再制订出最终的方案。可以说,虽然已经离开了隔离病房,但陈军和同事们每天仍在关注着隔离病房里的每位患者,他们成了站在隔离病房外的医生。

  这些天,让陈军感到温暖的还有方方面面给予医护人员的支持与理解。他也感受到,有这么强大的力量,我们完全能够战胜疫情。与家里的联系依旧还是靠电话和微信,上高中的女儿嘱咐他一定要小心些,今年3岁的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又上夜班呀?”,这些都让他心里暖暖的。但是,接下来他应该还是没多少时间去陪家人,因为结束隔离之后他必须立即返回岗位,而且还时刻准备着,只要需要他再上战场,那他将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