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腰椎滑脱你了解吗
引言
随着国人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国人整体素质的提高,“腰椎滑脱”这一疾病名称已被很多人知晓,但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并非全面及深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沧州市人民医院骨三科副主任冯青。
1.何为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定义为“由于关节突间连续断裂或延长而引起腰椎椎体与其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向前滑移。”是X线片可明确看到的大多数人理解的腰椎真正“脱位”。
2.疾病简介
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别,可能与种族、基因遗传有关,据报道,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为4.7~5%;在所有的腰椎滑脱中,由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腰椎滑脱女性患病多于男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
3.腰椎滑脱的分类
1) 先天性滑脱
先天峡部发育不良,多伴L5S1脊柱裂。此类腰椎滑脱女性患病多于男性,并且有家族倾向。
2) 峡部性滑脱
椎体前滑后部结构基本正常,由峡部异常导致的滑脱。分为两型:a 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b 峡部仅仅拉长而没有断裂,仍保持连续性。此类滑脱常见于20-40岁男性。
3) 退行性滑脱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然保持完整,又称为假性滑脱,多见于老年人。
4) 创伤后滑脱
急性外伤、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可导致腰椎滑脱,这种情况多见于竞技运动类活动中或劳动搬运工。
5) 病理性滑脱
多由于全身或局部肿瘤或炎症病变,累及椎弓、峡部、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
4、疾病症状
腰椎滑脱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并非所有的滑脱都有临床症状,且不同的患者可能临床症状的表现及轻重均可不一。这除了与脊柱周围结构的代偿能力有关外,还取决于继发损害的程度,如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及神经根的受压等。
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腰骶部疼痛:多表现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 坐骨神经受累:表现为下肢放射痛和麻木,这是由于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神经根受牵拉;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3) 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4) 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5) 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
6) 触诊:滑脱上一个棘突前移,腰后部有台阶感,棘突压痛。
5、辅助检查
1) 腰椎侧位X片
能清楚显示椎弓崩裂形态。裂隙于椎弓根后下方,在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之间,边缘常有硬化征象。侧位片可显示腰椎滑脱征象,并能测量滑脱分度。国内常用的是Meyerding分级,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I-IV度。
Ⅰ: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
Ⅱ: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Ⅲ: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
Ⅳ: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2) 斜位X片
可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称为苏格兰(Scotty)狗颈断裂征。
3) 动力位X片
可判断滑移的活动性,对判断有无腰椎不稳价值较高。腰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有过伸、过屈位片上向前或向后位移>3mm或终板角度变化>15°,L5/S1节段>20°。
4) 腰椎CT
腰椎滑脱的CT表现主要有:①双边征,②双管征,③椎间盘病变,④峡部裂隙出现在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方向不定,边缘呈锯齿状。
5) 腰椎磁共振
核磁共振检查(MRI)可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手术减压和融合范围。
6、腰椎滑脱治疗
保守治疗
I度腰椎滑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戴腰围或支具;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以减轻体重;禁止进行增加腰部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此外还可结合物理治疗如红外、热疗;如有疼痛等症状可口服消炎止痛药如西乐葆、芬必得等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包括:
1) Ⅱ度及Ⅱ度以下的腰椎滑脱,出现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或原有的下腰痛症状加重,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2) 伴发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出现下肢根性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或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
3) 病程长,有逐渐加重趋势;
4) Ⅲ度以上的严重腰椎滑脱。
手术方式:
1) 神经减压术 主要目的是充分让神经根减压,可通过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如果椎板切除不可避免,则必须附加脊柱融合术。而如果腰椎滑脱的症状是由腰椎不稳引起,而不存在椎管狭窄的情况,则只需腰椎融合固定而不必椎管减压。
2) 脊柱融合术 长期的稳定性有赖于坚强的生物性融合,滑脱椎体的融合是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目前植骨融合以椎间融合为主。
3) 腰椎滑脱复位术 目前主流观点如果能够复位尽量复位,因为可以重建正常的腰椎及神经根的解剖位置。但不主张扩大手术强行完全解剖复位,因为长期形成的腰椎滑脱,其周围结构发生了相应改变,具有对抗牵拉、维持滑脱的固有应力,强行复位不仅难以完全复位,而且会破坏已适应的解剖关系,易导致术后神经根紧张、神经牵拉损伤等并发症。
4) 峡部关节直接修复术 即进行峡部重建或者峡部直接修补。方法有螺钉固定、椎板钩等。适用于年轻患者。
术后指导
行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术后三天就可佩戴支具起床活动,但应避免过早剧烈体力劳动,一般术后六周即可开车,三个月后可以骑车、洗衣等轻体力活动,但避免挑担、扛物等重体力活动。患者需继续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根据自己的体力在原有锻炼的基础上,增加锻炼的强度,做到持之以恒。门诊随访,检查植骨融合复位及内固定物情况。
7、腰椎滑脱的预防
预防腰椎滑脱从日常生活做起
1) 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腰背肌肉的强劲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滑脱的趋势。
2) 限制活动: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
3) 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骶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