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手机版

3.jpg

杜学谦:难忘“工兵排雷”的日子

来源:宣传策划部 发布时间:2021-10-18

院报-12.jpg

  杜学谦,沧州市人民医院颐和妇产儿童院区超声医学科党支部副书记、主治医师。不久前,他被沧州市卫健委、沧州市总工会选树为市级“最美医护”宣传典型。这既是对他作为沧州市第二批援助石家庄医疗队总领队,在今年年初驰援省会奋战“前线”的肯定,也是他多年来默默扎根平凡岗位,不断精进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医疗服务的生动写照。

院报-13.jpg

  ◎脚下一盆凉水见证学习之路

  2007年,大学毕业后,杜学谦进入沧州市人民医院,成为超声科的一名医生。大学时,他学的是临床医学,超声不是他的“主科”。但对杜学谦来说,这不是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一个字——“学”!跟医院里一位位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杜学谦说,医院有着良好的传承传统,张越、宋玉林、赵红敏等多位专家,都给了他业务上精心的指导。他还记得,有一次下班了,结果急诊紧急推过来一位病人,要用超声检查腹部。当时工作经验不多的杜学谦心里还有些发怵,可就在这时,张越主任推门进来了。原来,他下班时看到急诊慌慌忙忙推着病人过来,一想就是有紧急情况。担心杜学谦独自处理不好,就又回来了。杜学谦说,就是在那次检查中,张越主任不仅检查了病人的腹部,而且还在病人的胃部发现了一个瘤子。当然还有自学。那时他还租房住,每天晚上看书学习,夏天的时候屋里只有一台小电扇,没办法,他就每天晚上打盆凉水,把脚放在里面,就这样坚持看书。借助医院里对青年医生支持力度很大的外出培训、业务学习等机会,杜学谦也“走出去”,尤其在北京安贞医院进修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经历,让他也找到了自己业务上主要的“发力点”。

  ◎星夜驰援,“工兵排雷”奋战29天

  今年年初,由于石家庄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杜学谦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又多了一段至今难忘的经历:1月12日凌晨3点,作为总领队,他和沧州医疗战线的150名“战友”们踏上驰援“前线”的征途,赴石家庄藁城区参加核酸采集工作,成为“排雷”的“工兵”。这是一次逆行而上的出征。杜学谦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支队伍散发出来的昂扬的精神状态。身为医者,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那种感觉让大家充满激情。但迎接他们的,是多年罕见的寒潮。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为了确保核酸检测的准确、快捷,医疗队员们只能在防护服里穿上薄薄的棉衣。晚上队员们住在当地职教中心的学生宿舍里,学校已经放假了,没有暖气,队员们就穿着衣服再裹上两层被子睡觉。“在这个和平年代,石家庄疫情防控就是我们的战场,增村镇就是我们的‘上甘岭’!”,杜学谦不断激励着队员们,廉州镇、兴安镇、增村镇、南孟镇、梅花镇、常安镇、开发区……藁城的高风险地区都留下了队员们的身影和足迹。他们主动请缨,承担了疫情中心增村镇的核酸采集工作,迎着寒风、顶着飞雪,队员们12次进出增村镇。杜学谦冲锋在前,承担了疫情爆发的源头小果庄的核酸采集工作,直到疫情高峰过去后才让其他队员进入小果庄采集。战斗着,奉献着,也在收获着。杜学谦说,医疗队员们得到了当地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感谢,居民们有的送来感谢信,还有孩子献上感恩的歌曲,当地政府为队员们送来锦旗……这些也都让队员们心里热乎乎的,感受到了自己职业的价值。在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后,杜学谦还和沧州市人民医院的几名党员代表一起,向增村镇党委缴纳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用这种形式,给他们战斗过的土地留下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难忘并肩战斗的一幕幕

  29天的奋战,让杜学谦与医疗队里的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他说,面对急难险重,沧州医疗队喊出了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作为第二批医疗队的总领队,杜学谦不仅要冲在工作一线,还要承担起团队管理、任务分派、上传下达等多项任务。出任务时他要跟着队员们一起出发,回到驻地他还不能休息,一直要忙到深夜,有时一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队员杨立洲平时里爱说爱笑,可是有一天却精神低迷,结束当天的采集任务后,他悄悄让杜学谦到外面给他录个小视频,发给家里。原来,奶奶去世了。杨立洲冲着家的方向,连鞠四躬。特殊时期,他也只能以这种形式祭奠奶奶了。回到驻地后,杜学谦叫来了“战友”们:来,我们一起给奶奶鞠躬……队员孙全旺到藁城的第二天就犯了肛周脓肿,他忍着疼痛坚持了一个星期,直到大家发现他走路姿势不对,他才说出实情。医疗队立即联系防疫指挥部把他紧急送到了医院,住了三天院他就说没事儿了,非要回来出任务;队员赵祥臣得了急性肠胃炎,发高烧,一米八多的大个子蜷缩在床上,医疗队把他紧急送到医院,当把他送上救护车时,他迷迷糊糊地对杜学谦说:“杜哥,排除了新冠,我就回来,咱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杜学谦说,在那一刻,不管队员们来自哪家医院,都有着共同的一个名字:中国医生。那段并肩作战的日子过去了,但在那段日子里队员们迸发出的精神光芒,凝聚起的动人力量,仍旧让他每次想起时,都心潮难平,久久不能平复。

  ◎医学路上继续前行

  “一个超声医生相当于一个‘全科医生’”,这是杜学谦对自己职业的定位。他说,有一次有个科室送来一名肚子疼的老太太做超声。赵红敏主任做完妇科检查以后,没有放弃,结果最后发现老人腹部有腹主动脉夹层!这可是能“要命”的病!就因为超声医生的专注与专业,老人及时发现了这个“生命的预警”。

  这生动的一课让他至今难忘,那一刻他也明白,作为一名超声科的医生,一定要用宏观的、整体的理念来面对病人。有一次,有个胎儿在别的医院被诊断为单心房,家人为了保险起见又来杜学谦这里做检查。经过变换切面、变换手法,杜学谦发现胎儿是永存左上腔静脉。家人还是不放心,几天后从北京一家大医院传来消息:杜学谦的诊断是正确的。

  还有一次,沧县有位“孕妈妈”来给胎儿做检查,说有医生认为胎儿是后颅窝池增宽,孩子的智力有问题。这吓坏了一家人。杜学谦经过多切面观察,发现确实存在增宽,但其它结构没有问题,所以他最后认为胎儿“90%以上不会有问题”。过年的时候,他收到了孩子母亲的拜年信息,孩子好着呢!这些经历都让杜学谦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超声不是万能的,但毕竟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临床科室提供精准的诊断依据,可以给病人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他还特别提到,现在他和同事们也在全力进行科普,比如许多人认为超声“有辐射”,其实超声是声波,没有辐射;比如他和同事们利用一切机会宣传22周到24周的孕妇,一定要做胎儿系统性畸形筛查,孕妇产后一定要做一个盆底超声……“超声技术不断进步,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我们团队一起,努力跟上这种进步的脚步!”杜学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