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手机版

4.jpg

“木匠”医生的背后故事

来源:沧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2-01-04

院报-13.jpg

  “今年是沧州市人民医院建院60周年,60年来,沧州市人民医院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领域的奇迹。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自1991年成立后,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同频共振,医务人员先后攻克‘骨科手术珠穆朗玛峰’难关,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在省内率先开展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不断攀登着专业领域的新高峰。”刘树江感慨地说。今年57岁的刘树江是沧州市人民医院医专肿瘤院区骨科主任,他见证了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30年跨越发展的历程。

  “木匠”医生

  1990年,刘树江从保定一家医学院学习深造回到沧州市人民医院后,成为了医院里“第一位骨科医生”。刘树江说,当时骨科没有独立设科,还属于外科。

  1991年,沧州市人民医院筹建骨科,可刘树江当时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没有骨科专用的设备,支具、牵引器、透视机……这些一件都没有。而骨科医生,就他一个“光杆司令”,怎么办?刘树江“白手起家”不等不靠,他开始行动了:先是找到木匠帮他制作骨科专用的牵引床、石膏床。至今说起这些他依然很“骄傲”:“幸亏我家里祖辈都是木匠,咱有这手艺的底子。”他跟木匠一起画图、量尺寸,在木匠铺里一直盯着把“成品”打出来。就这样,骨科有了属于自己的17张床。

  接下来,刘树江又找到沧州一家工厂,让工人师傅按照他的图纸制作出了牵引器、牵引弓、支具等。仅凭“土法上马”毕竟无法生产出骨科所需的全部器械。医院也非常支持骨科的建设,请专家列了一个骨科所需医疗器械清单。刘树江和一位同事拿着清单奔赴外地进行采购。当时有2万元预算,他们就像自己家过日子,精打细算,货比三家,跟人家软磨硬泡,讨价还价。结果,他们只花了8000元却购买了比清单上还多的器械。刘树江知道科室刚创建,经费不多,能省一些是一些。

  刘树江说,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对于骨科还没有现在这么重视,有的人骨折了,就认为伤筋动骨多养些日子就好了,只要没瘫在床上都不算大毛病,不会到医院治疗。因此骨科刚创建时,患者并不多。那时,刘树江总是主动加班,有时日夜守在医院,为的是只要有骨科患者到医院诊治,可以随时找到他。

院报-11.jpg

  应对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就医观念也在改变,骨科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刘树江也在思考,骨科要发展,医生必须有过硬的技术。

  机会来了,刘树江得到一个去潍坊某医院进修的机会。这家医院在显微外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而刘树江当时也将显微外科列为了自己突破的方向。这次进修学习回到沧州市人民医院后,刘树江将一系列手术开展起来了。皮瓣移植、断指再植、拇指再造……在显微镜下将断指再植,需要将断指与原指的血管与神经逐一吻合,要在0.5毫米左右的血管上进行缝合,一根血管缝6针到8针,而且还要缝在血管壁上,保证血管的通畅,这对骨科医生是非常大的挑战。

  一次,河间青年农民张某在家属的陪同下,急匆匆来到沧州市人民医院,慕名找到刘树江。刘树江记得当时张某的右手血肉模糊、关节离断。有的医生认为,张某的情况只能截肢了。刘树江认为,张某还年轻,截肢手术可能会毁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后半生。他经过细心诊断,发现张某离断的手指尚完整,虽然手心手背部位的皮肤、肌肉、血管都没有了,但骨骼大部分还在。经过慎重考虑,他大胆提出,可以把张某离断的手指移植到脚背上,手掌埋在肚子里,待手掌长出皮肉,然后再进行手指再植手术,就可以为张某“重建”右手。但当时,国内类似的手术仅有两例成功的记载。这是一次全新挑战。借助高倍显微镜,刘树江为伤者进行了手术。他小心翼翼在一根根血管中寻找最佳缝合点,手术持续了17个小时,最终取得成功。张某的右手保住了。

  这一例多指离断异位再植再造手术成功后,刘树江带领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团队相继攻克了复合组织移植拇指再造、吻合血管静脉动脉皮瓣移植、手指多指再造等国内领先技术。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临床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

院报-12.jpg

  勇攀高峰

  “骶骨肿瘤全骶骨切除骶骨重建术”是一个拗口的医学术语。刘树江解释说,这个手术需要在人体敏感的骶骨部位切除肿瘤,还要进行重建。早在八九年前,他们就成功攻克了这个当时被业内专家称为“骨科手术珠穆朗玛峰”的难关,而且还设计出一套简单实用的固定装置。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着高超的手术技能,刘树江做的第一台这样的手术出血量只有3200毫升。资料显示,这种手术的出血量一般在8000毫升到20000毫升。

  近年来,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快速发展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成为省重点学科。刘树江介绍说:“省重点学科要求完成的手术共有157种,我们都能开展!”手外伤科(显微外科)、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形成了特色明显、学术精进的4大“亚专业”。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刘树江和同事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手术入路,从侧面开刀,伤口小到只有5厘米,几乎不出血,20分钟即可完成手术。膝关节铰链式肿瘤假体植入,现在使用最久的病人,已经用了近30年了;髋臼骨折、股盆骨折,刘树江和同事们采用一种“记忆合金”,明显提升了手术效果。此外,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还开展了经皮腰椎内固定、微创弹性内固定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取得了成功。

  2019年,刘树江带领医生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骨盆、髋臼及股骨颈微创手术。骨科机器人的运用,使手术更加精准,手术创口小到仅有1厘米。

  骨科专业现在已成为沧州市人民医院全力打造的特色发展学科,并通过与英国圣乔治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又相继开展了严重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矫形手术、脊髓内巨大肿瘤切除术、骶骨恶性肿瘤骶骨全切重建术、多节段脊柱骨折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多节段颈椎转移瘤椎体全切3D打印椎体置换术加转移瘤切除椎体成形术、脊柱结核和病灶切除3D打印椎体的植入术、双膝及双髋四关节置换术、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融合20年后关节置换术等,这些手术均已达到省内甚至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多节段颈椎转移瘤椎体全切除、3D打印椎体置换多节段瘤体切除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术,系全国第三例。

  “三敬三爱”

  前不久,市区一位99岁的老人腰椎骨折住进了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开始住院时老人心情有些沮丧,认为自己肯定要瘫在床上了。这位老人和他的家人都没想到,医生为他做完手术,第二天他就能下床走路了。

  老人拉着刘树江的手说:“多亏你了,太神奇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刘树江曾连续40天守护一位非亲非故的患者。那位患者高位截瘫,心脏病时常发作。刘树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日夜守护,帮助患者一次次转危为安……“一个病人,在最无力、最痛苦的时候,把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交给医生,这是怎样一种信任?”刘树江说,做医生,就要做一个有情怀的医生,多想想自己选择这份职业时的初心。做一台手术,治一名患者,交一个朋友。这是刘树江的初心,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正因如此,刘树江经常对身边的年轻医生说,不要讲把病人当亲人,而是要想方设法,让病人把你当亲人。病人想把病治好,那你就提高医术;病人想少花钱,那你就合理收费;病人想要心情好,那你就提供细心的服务。30多年的从医经历,刘树江总结出作为一名医者要“三敬三爱”。“三敬”是敬业、敬同行、敬畏生命;“三爱”是爱自己的职业、爱病人、爱自己。他特别告诉记者,爱自己的含义是要珍惜自己这份职业的荣耀,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正是做到了这“三敬三爱”,刘树江和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团队用高超的医术,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