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锋:患者就是我的全部
50岁的徐锋是沧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从医30余载,他始终秉承“患者就是我的全部”的准绳。一路埋头拼搏,随着医院的发展还先自我提升。他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沧州市人民医院品牌学科,多项技术在省内甚至国内具备了超越“地市级医院”的水平,不仅如此,从抢救危重病人到深入基层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徐锋和他的团队,深受患者的信任。
1 / 见证医院发展 实现自我提升
1992年,徐锋来到沧州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那时,医院还没成立专门呼吸科,内科也远不像现在这样有着细致的划分。2001年,市人民医院成立呼吸内科;2003年,医院大力鼓励、支持包括徐锋在内的年轻医生外出进修。从那时起,借着医院和呼吸专业快速、优质发展的东风,徐锋频繁到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并驶上业务提升的快车道——
2003年,前往北京朝阳医院,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进修呼吸、介入技术;2004年至2005年,在协和医院进修呼吸与重症;2006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参观;2008年,到天坛医院进修气管镜介入;2009年,师从河北省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阎锡新教授,并获河北医大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多次,随后到北京中日医院、北大医院、煤炭总医院短期学习……
那段时间,徐锋接触的都是国内外顶尖专家,学到的都是专业内顶尖技术。他形容自己就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每天六七点钟出门,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宿舍,就连中午吃饭也泡在医院图书馆里。“在北京进修那年,医院离着故宫不远,可我一次也没去过,就一个字——学。”徐锋回忆道。
徐锋飞速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促使市人民医院呼吸专业拾阶而上。
2006年,徐锋在市人民医院开展了经支气管镜下针吸活检术(TBNA),这种技术解决了气管旁和黏膜下病变的诊断盲区问题,可直接深入组织内,获得气管腔外病变组织,提高阳检率。在当时,这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属前沿水平。2008年开展内科胸腔镜解决胸膜疾病难以诊断问题……
2013年,医院呼吸专业再次细分,成立呼吸三科。在徐锋的带领下,呼吸三科一步步发展壮大——
2016年,完成新呼吸ICU建设;2018年,成为全国PCCM规范建设首批达标单位,当时全省仅有4家。
独立建科仅5年时间的呼吸三科,就发展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锋也从当年外出进修的年轻医成长为一名硕导。
2 / 紧跟科技前沿 提升技术水平
如今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可谓名声响亮:
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每年独立开展300多例国内前沿的呼吸介入手术,一般性气管镜超3000例。拥有14名医生,包括1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其中有12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护理人员30名左右,全部大专及以上学历。拥有开放床位46张,其中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12张,拥有数十台有创、无创呼吸机,气管镜及相关设备,睡眠室,气管镜室,呼吸实验室,门诊综合治疗室。先后开展了20多项国内前沿新技术,对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大咯血、重症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达90%以上。
科室不但是医院品牌学科,更是国家呼吸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成员,全国PCCM规范建设首批达标单位,PCCM呼吸介入进修基地、PCCM肺功能进修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专项技术培训中心,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项目沧州地区牵头单位,中国基层呼吸疾病能力提升项目沧州地区负责人、沧州市慢阻肺联盟主席单位……
短短10年时间,徐锋将一个建科之初只有22张床位、两三个医生的“小科室”,发展到如此规模,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建科之初,徐锋定下了“两翼张开”的发展方向。“一翼”是呼吸慢病、重症救治;“一翼”是肺癌介入治疗。
从医以来,徐锋注意到一个现象:“呼吸重症基本都是从呼吸慢病转化来的。我们把重症患者抢救过来,的确很有成就感,但后来发现这个重症患者又来了,反复来、反复治……”这让徐锋意识到“关口前移”的重要性。
为达到早期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干预和治疗,从而达到减少重症患者、减少死亡率、延长寿命的目标,2017年,在徐锋的主持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加入了“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推广项目,沧州是全国首批八家示范区之一,沧州市人民医院是沧州地区牵头单位。从2018年开始,徐锋团队每年都要拿出大量时间,对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呼吸专业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把工作做到基层、做到“源头”。
他关注的不仅仅是治愈了多少患者,更多的传播健康知识、减少患者。
漫漫从医路,徐锋有两件事从没忘记:一是感谢医院的培养,二是牢记医者的职责。“推广学术、传播思想、造福群众”,这12个字是徐锋从医的初衷与坚守。而他也用自己的这份努力,见证了人民医院一路走来的奋斗与辉煌。